从习坎园走出的科学家
发表: 2010-10-21 12:22:50    浏览: 18403 次

王明庥


  王明庥,湖北枝江县人,1932年3月12日出生,中共党员。南京林业大学教授。1961年莫斯科森林工程学院研究生毕业,获副博士学位。1984—1993年任南京林业大学校长,中国林学会第五、六届常务理事,第七届副理事长,1994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学学科评审组召集人,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林业专业评委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员会常委。

  长期从事森林遗传学和林木遗传改良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自七十年代开始从事工业用材速生树种—杨树遗传改良的研究,主持《平原农区速生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美洲黑杨胶合板材纸浆材新品种选育》等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与研究集体共同努力,集中对黑杨派树种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遗传资源、引种理论、无性系性状测定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均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对杨树遗传改良中关键技术的基础理论,从分子—细胞—个体—群体水平上进行研究,重点突破生长、干形、材性和抗性的多性状联合改良的理论和方法,材性和抗性早期测定理论和方法,缩短育种周期,加速了育种进程。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大规模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及杨木加工产业,在苏北地区这一新产业年创产值已达数十亿元。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奖,“七五”、“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和国务院的表彰奖励,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因‘九五’以来,在江苏农业科技进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2002年被授予江苏省农业科技功臣称号。出版科学专著和主编教材5本,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共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人,由于在学科建设上的成绩,曾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重点学科优秀学术带头人。1994年,王明庥教授荣任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官春云


  官春云 (1938.2.21 -) 油菜遗传育种和栽培专家。蒙古族,祖籍内蒙古镶黄旗,出生于湖北荆州。1959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1995.1-2000.12曾任湖南农业大学校长。现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国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主任,作物基因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国际油菜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科协副主席等职。他在油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育种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提出油菜器官分化和产量形成基本规律,已成为油菜栽培理论的精髓;提出油菜冬发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促进了长江中游地区油菜增产;提出了油菜光温生态的4种类型和地理分布,对生产有重要指导意义;提出油菜化学杀雄利用杂种优势的理论和方法,已被广泛应用;提出油菜优质高产育种的新方法,主持育成品种15个,推广面积1.5亿多亩,其中8个为国家重点推广的品种;育成3个转基因油菜新品系(抗虫品系T5、不育系15、恢复系742),已完成遗传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主持发表了国内第一张油菜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并对抗菌核病基因进行QTL定位;此外确认新疆野生油菜是Sinapis arvensis L.分布在中国的一个野生种,是一个新的种质资源。官春云热爱祖国,事业心和学术责任心强,共主持10多项国家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部二等奖4项。出版专著8本,论文130余篇。培养博士生25名,硕士生15名。


樊明武


  樊明武, 1943年7月生,湖北沙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五大代表,我国著名的回旋加速器专家、磁铁理论与工程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樊明武1965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电机制造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从事回旋加速器的研究。多次应邀工作于美、英、法等国著名研究所,从事粒子加速器和电物理设备有关技术研究。曾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1996年,被评选为中央国家机关党的优秀行政干部。1997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2001年初至2005年初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他在回旋加速器研制、改进工程中,发展了回旋加速器理论和主体技术。在3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研制中,解决了关键设备技术问题,使该加速器达到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磁场计算结果有偿转让国外。该加速器被两院院士投票评选为全国1996年十大科技事件之一,这一事件结束了我国不能用加速器批量生产中短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的局面,标志我国回旋加速器的研制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次,发表论文70余篇,专著2部。

  1983至今先后担任如下有关学术组织职务:第八届、第九届国际电磁场计算会议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电磁场计算学会理事,国际电磁场计算会议中国联络办公室主任、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论电工专委会委员、副主任,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委员,粒子加速器学会付理事长,正负粒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兰州重粒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科协主席等。


叶声华


  叶声华,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家。1934年6月11日出生于湖北省沙市。1956年华中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本科毕业,1962年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专业研究生毕业。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现任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博导、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一直工作在激光及光电测量技术科研第一线,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准直线技术及应用”项目,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视觉检测技术及应用”项目,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进制造中空间几何尺寸测量的现场校准方法何装备”项目,200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还获省部级一、二等科技奖8项。著有《激光在精密计量中的应用》、《激光测量技术》等著作,发表了168篇重要学术论文。在学科建设方面,特别注意注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工程人才,已培养80余名博士、硕士,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叶声华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家,是天津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一直工作在激光及光电测量技术科研第一线,发展了一系列非接触、在线测量新原理新方法,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获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成果奖11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获发明专利两项,其中一项获优秀发明专利奖。著有《激光在精密计量中的应用》、《激光测量技术》等著作,发表了200余篇重要学术论文。在学科建设方面,特别注意具有创新能力工程人才的培养,先后培养出100余名博士、硕士。有一篇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建立了一支朝气蓬勃的学术梯队。研究生培养工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还获得天津市“师德楷模”、“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天津市特等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和生


  陈和生,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6年生于湖北省武汉市。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84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高能物理学会理事长、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委员、亚洲未来加速器委员会主席等职。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高能实验物理研究。在参加Mark-J实验中系统地发展了簇射计数器的刻度方法,提高了位置和能量分辨率,从而提高了能流测量精度,为三喷注事例的发现做出了贡献。参加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L3实验物理方案制定和探测器设计,负责过强子量化器程序包的重建工作,开展了有关物理结果分析、L3上检验标准模型、测定电弱参数和中微子代数等工作。作为阿尔法磁谱仪大型永磁体系统研制的技术负责人,领导和协调合作组工作,在系统总体方案、运用高能物理蒙特卡洛方法设计、优化探测器和空间环境模拟试验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方案设计、可行性论证和一些预研工作。


吕忠林


  吕忠林(美国实验心理学会最年轻会员,“早期研究生涯奖”百年来首位华人得主)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系副教授,中科院海外评估专家,中科院实验心理学会会员。对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多个题目进行研究,包括听觉记忆、视动知觉、选择性注意、知觉学习和脑电再认等内容,目前正力图建立脑认知的计算机模型。除正常人群外,他还对阅读障碍、阿尔采默氏症及弱视病人等加以研究。吕教授在Science、Nature、PNA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 其研究获得多项基金资助。2003年获实验心理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主要成就:(1)运用脑磁技术首次确定并描述人听觉感觉记忆的神经机制;(2)建立了人视觉运动知觉的功能模型,即阐明了三种运动知觉机制的功能和特性,及其相互关系;(3)在选择性注意和视知觉学习机制方面发展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及新的实验方法;(4)应用数学和机器学习理论在脑波识别的研究中得到好结果。论文被国际同行引用650余次。
Baidu
map